不能让直播打赏成了坑人的圈钱游戏!

来源: 生活这一刻 2023-08-22 21:15:32

未成年人打赏主播39万 平台拒绝返还

最近,一条高一男生在某直播平台打赏主播花掉39万的消息,引发舆论关注。很多人乍一听可能就要琢磨了:十来岁的孩子,他从哪儿能弄来这么多钱打赏,八成是家里的积蓄吧,可是父母怎么就不管不顾任由孩子拿几十万元去打赏呢?


(资料图片)

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,这名男生并不是什么富二代,相反,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还相当艰辛。男生的家在福建省福州,他的父母已经有60岁了,均无业在家。儿子小胡是一名高中生,9月马上读高二,目前还未满18岁。早在2018年,夫妻俩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套房产给卖了,还上了以前的外债,还剩下50多万元。因为夫妻俩岁数大了,平时也不会操作手机软件,就让儿子把这笔钱转到父亲的支付宝里。

岔子就出在这上面了。他们打算先存着收点利息,过些年等儿子要成家时,再用这笔钱来付个首付买套房。可让夫妻俩万万没想到的是,到了2022年12月,两人偶然间查看存款数额时,发现已经所剩无几。几经追问,儿子小胡才承认:钱大部分都被他用来打赏主播了。

夫妻俩没有工作,没有其它收入来源,这笔钱是家里的全部积蓄,还让儿子给败光了,这件事对夫妻俩来说就是个晴天霹雳。据小胡自己说,他平时喜欢上网看搞笑、密室逃脱、唱歌等类型的直播,每次打赏之后,主播跟他的互动就会很频繁,成为榜一大哥的感觉让他觉得非常兴奋。

去年8月到12月,小胡偷偷用50多万元打赏了数十个主播,每次打赏都有两三千元。金额最高的一次,小胡在一天内给一名主播打赏超过了10万元。因为平台对用户打赏金额有限制,小胡当时直接给主播助理的银行账号转账9万元。其中,小胡通过虎牙平台给主播打赏的就有390204元。

后来小胡的母亲林女士多次跟虎牙平台联系,希望对方能把充值款退还,但是平台以账号是成年人信息注册为由予以拒绝。今年,万般无奈的林女士,将平台告上法庭。她表示,孩子在充值打赏期间跟朋友聊过这事儿,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证明:充值打赏的确是孩子所为,父母并不知情。6月,该案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。截至目前,案件并未宣判。

屋漏偏逢连夜雨,前段时间,小胡的父亲被诊断出肺部肿瘤晚期,需要住院治疗,开支不小,因为家里没钱,目前只能向亲朋好友借款治病。

这事儿在网上曝光后,有网友说,这么大的孩子,一点儿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不易,打肿了脸充胖子,在直播间里浪费时间、挥霍钱财,真是太不懂事了!还有网友认为,父母也有问题。这么大一笔钱,完全交给孩子去处理,父母也太随意了吧,要知道,孩子还未成年呢!

事已至此,最关键的问题是,这笔钱到底能不能追回来呢?有律师表示,根据相关规定,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,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认。对于总额数十万元的巨额打赏,如果孩子的父母不追认,那么打赏行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是无效的。也有律师称,这笔钱能否返还或返还多少,需看证据情况和法官的自由裁量。

要我说,这起事件中,胡乱打赏的高中生、监护不力的家长都难辞其咎,而平台被追责也不算冤。尽管平台回应称:账号是以成年人信息注册的,因此拒绝了家长退款的申请,但是现在未成年人拿成年人手机号、身份证注册账号的情况非常普遍,平台有没有采取更多的验证方式加以甄别和防范呢?

因为打赏有人败了家 有人不惜以身试法

实际上,未成年人巨额打赏,这并不是第一例。2021年3月,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就提到过一个典型案例。一名未成年人,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资金流转的银行卡,多次打赏某直播平台主播,打赏金额高达近160万元。好在该案经过人民法院多次调解,最终双方庭外和解,涉案公司自愿返还近160万元的打赏款项。

再说个时间近点儿的案例,今年7月,黑龙江绥化市一个10岁的男孩,偷偷用大人的手机观看游戏直播,打赏了主播两千多元礼物。母亲王某报警哭诉,自己身体有残疾,平时生活条件拮据,辛辛苦苦攒的钱就这么没了,请求民警帮帮她。民警联系平台多次协商,最终两千多元被全额退回。显然,家长们应该吸取教训,要管好自己的账户和密码,也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。

除了未成年人,也有不少成年人打赏败家的案例。比如说,河南省平舆县的一对兄弟俩,为了当上直播间的榜一大哥,花光了父亲100多万元的死亡赔偿金;吉林的一名男子借钱打赏女主播100多万元,患病离世后给妻子留下巨额外债;山东济南一家公司的出纳王某就更过分了,他前后挪用公款4800余万元,其中的2000余万元被他用于打赏主播和游戏充值,王某因此获刑12年。

直播打赏暗藏哪些套路?

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,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一些人身陷直播打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呢?有业内人士透露了主播的套路:一些主播吸引打赏的并不是靠优质的内容和服务,而是靠低俗、色情擦边的内容来吸引网友、用交友的预期让人步步沉溺。说白了,就是主播以恋爱交友当幌子,来吸引用户不断打赏。一位业内人士明确表示,能让用户进行超大额打赏的,百分之九十五左右都离不开主播的故意诱导。

另外,很多主播还会采用打PK的方式,吸引用户打赏。所谓打PK,也就是几位主播在约定时间内进行比赛,看谁家礼物刷得多。在主播PK时,一些直播间里往往都会出现一些“大哥”或“老板”,就是打赏最多的人。他们豪气的打赏方式,还会引得许多网友跟风效仿,争当“榜一大哥”。但是一些刷礼物的人实际上是“托儿”,是主播所属经纪公司安排的人,专门营造竞争气氛,带动粉丝刷礼物。

用更有力的监管治理直播打赏乱象

近年来,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新规,从禁止未成年人打赏、到打赏金额设限,再到必要时设置打赏冷静期,监管层层加码。但有业内人士透露,因为主播得到的打赏会分平台一半,所以一些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阳奉阴违,并没有真正落实要求。在我看来,相关部门有必要动真格的,对直播打赏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,让唯利是图的平台和主播对于规则产生敬畏之心。当然了,网友们如果一定要打赏,出手也要理智,不要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,而去当人们眼中那种“人傻、有钱”的冤大头。

图文来源: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极目新闻、潇湘晨报、北京晚报、桂林生活网等

关键词:

你可能会喜欢: